雷丸又名雷矢、雷實,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,雷丸性寒,味苦,有小毒,入胃、大腸經(jīng),具有消積、殺蟲的功效,用于治療蟲積腹痛、疳積、風(fēng)癇等癥。
雷丸又名雷矢、雷實,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,雷丸性寒,味苦,有小毒,入胃、大腸經(jīng),具有消積、殺蟲的功效,用于治療蟲積腹痛、疳積、風(fēng)癇等癥。市場上有用馬錢科植物呂宋果的種子冒充雷丸,使用時注意鑒別。
真品雷丸
干燥菌核為球形或不規(guī)則圓塊狀,大小不等,直徑1~2厘米;表面呈紫褐色或灰褐色,全體有隆起的網(wǎng)狀皺紋,在凹陷處偶有殘留的菌素;質(zhì)堅實而重,不易破碎;斷面不平坦,粉白色或淡灰黃色,呈顆粒狀或粉質(zhì),質(zhì)緊密者為半透明狀,可見有半透明與不透明部分交錯成理石樣紋理;聞之無味,口嘗味淡,嚼之初有顆粒感覺,微帶黏液性,久嚼則溶化而無殘渣。
偽品呂宋果
種子多數(shù),包在柔軟黃色的果肉中,種子呈不規(guī)則卵圓形,長1.8~2.5厘米,寬約1.3厘米,厚約0.5厘米;全體不平坦,有鈍棱,表面黃棕色或灰黑色,有稍隆起的細皺紋,少數(shù)有殘留的毛茸,有明顯的圓形種臍;質(zhì)堅硬,縱剖面可見角質(zhì)狀、棕色的胚乳,中央具子葉2片,葉脈5~7條,胚根長3~4毫米;聞之氣微,口嘗味極苦,有劇毒。
現(xiàn)代藥理研究表明,真品雷丸有很強的驅(qū)絳蟲作用,而呂宋果種子不與雷丸為同科植物,且有劇毒,雖可入藥,但功效與雷丸截然不同,故呂宋果的種子不可代替雷丸使用,誤用會中毒,引發(fā)不良后果,要慎之又慎。